我院教师参加“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有机化学(含实验)教学与课程建设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
2017年7月17日至2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出版社主办,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有机化学(含实验)教学与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75所高校的280余名专家和教师参加了研讨会。我院李厚金、邱立勤、周磊、朱克龙、闫素君共5位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1 我院参会老师合影
全国高等学校有机化学(含实验)教学与课程建设研讨会每两年一届。本次会议是在我国高等学校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正处于大力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希望通过研讨会进一步发挥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在教学和课程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裴伟伟教授、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清华大学赵亮教授、吉林大学林英杰教授、南开大学王佰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卢忠林教授、北京化工大学许家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俊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董先明教授、第四军医大学何炜教授、南开大学韩杰副教授、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李厚金副教授、以及兰州大学沈永雯高级实验师分别就各自学校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以及实验室建设进行大会报告。
我院化学实验中心副主任李厚金副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有机化学实验》的大会报告。在报告中,李老师首先分析了我国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困境,指出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部分地方院校的有机化学实验办学的硬件、软件条件仍然较差,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监管、实验报告及成绩评定、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缺乏兴趣已成为一个普遍性、严重性问题。接着,他对目前国内同行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如:LBL、PBL及TBL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应用信息化技术制作微视频、微课、慕课、以及思维导图教学法等的特点,以及它们对增加学生实验兴趣、改善实验教学质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点评。在报告中,李老师重点对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如何提升学生实验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他提出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到:(1)以点带面,抛砖引玉,拓宽学生知识面。实验讲解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对相关实验要跟踪其科研前沿进展,使学生知识面、实验兴趣增加,对科研产生追求和向往。(2)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实验探究意识。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反应条件、以及具有某种关联性的知识点、单元操作进行比较,复杂的实验内容将变得更加简明、条理化,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生活化、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实验兴趣。(4)渗透化学史教育,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有机化学实验很多是人名反应,它们都可挖掘出人物历史故事、反应机理的认知过程、合成方法的应用与发展,这些故事、实例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对创新思维有启迪,对科研素质的培养有促进作用。这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证明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报告的最后,李老师总结指出要上好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精心的备课、幽默的讲解、巧妙的设问、精彩的演示、细致的指导。教师要有激情,学生才会有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整个报告引用大量的中外文文献、大量的教学实例,数据丰富、翔实,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讲解幽默、风趣,博得与会同行的阵阵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
图2 李厚金副教授做大会报告
我院参会的5位教师全程聆听了本届会议的所有报告并参与了相关讨论环节,老师们纷纷表示学习到了国内有机化学理论及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先进经验,对今后我校有机化学和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有很大借鉴意义、对个人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老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