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心涛教授团队在肿瘤化疗与免疫联合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人: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1-03-17

免疫治疗在包括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中有巨大的前景。现今,用单克隆抗体阻断CTLA-4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已经被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解除了肿瘤原性的免疫限制并重新激活了T细胞,致使主动免疫系统可以重新发现并消除狡猾的肿瘤细胞。然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抗肿瘤效果严重依赖于肿瘤组织CD4+T细胞和毒性CD8+ T细胞等抗肿瘤T细胞浸润情况。这也就是说,大量冷肿瘤患者由于缺少这类抗肿瘤T细胞浸润而无法受益于先进的免疫治疗手段。因此,亟需开发出可提高处于免疫抑制的肿瘤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响应的方法。

为提高抗肿瘤效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帅心涛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共输送免疫检查点抗PD-1抗体和化疗药物紫杉醇用于协同的肿瘤化学免疫治疗的纳米药物。如图2所示,嵌段共聚物叠氮-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NN’-二异丙基乙二胺/苄胺)(Azide-PEG-PAspDip/Bz)) 通过自组织形成pH响应的胶束结构,其内核通过π–π堆叠作用包载了化疗药物紫杉醇。然后,通过叠氮-炔基点击反应将MMP-2酶敏感肽偶联的PD-1抗体和含酸敏感键修饰到胶束表面。PEG隐蔽作用使该sAMcP纳米胶束具有长循环性质,可以共输送PD-1抗体和紫杉醇并被动聚集于肿瘤组织。进一步地,在肿瘤微环境的弱酸性(pH6.5)和高表达的MMP-2酶条件下,PEG20KPD-1抗体触发释放。同时,由于负电荷抗体的脱落及Dip基团的部分质子化,胶束的表面电位由负变正,变得更容易被肿瘤细胞摄取。最后,pH敏感的胶束核响应于溶酶体的酸性快速释放紫杉醇。体内及体外的实验研究表明,该纳米药物共输送紫杉醇和PD-1抗体可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实现协同的抗肿瘤效果。


图1. 刺激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及协同抗肿瘤原理。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smll.201906832 该论文于20201月在线发表于Small上,通讯作者为帅心涛教授,第一作者是苏振伟博士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