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滋院士受聘我院双聘教授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10月14日上午,陈新滋院士双聘教授聘任仪式暨逸仙有机化学前沿论坛在丰盛堂芙兰学术中心A403隆重举行。活动特别邀请到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院院长周其林教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孝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环境生命学部副部长段春迎教授作为嘉宾参加。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副校长朱熹平教授、药学院党委书记黄志纾教授、副院长罗海彬教授、副院长方绵老师、药学院新药成药性评估与评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培庆教授,以及我院院长毛宗万教授,党委书记古小红老师、副院长苏成勇教授、副院长巢晖教授,以及学院师生共一百余人参加了仪式。聘任仪式由毛宗万院长主持。

        朱熹平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陈新滋院士受聘为我院双聘教授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陈院士是著名有机化学家,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在香港浸会大学任校长荣休后,立即来到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执教,并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陈院士在药学院工作多年,今天又欣然接受化学院的聘任,体现了陈院士对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无私的爱与奉献。感谢陈院士对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的倾情付出,期望陈院士加入化学院,促进有机学科的发展及加强药学院与化学院的学科融合,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同时朱校长对周其林院士、丁奎岭院士不远千里,专程前来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传经送宝表示由衷的感谢!

 

陈新滋院士受聘我院双聘教授

 

朱熹平副校长致辞

 

        毛宗万院长介绍了陈新滋院士的学术经历和业绩成果,并感谢陈院士的支持,同意受聘我院,同时希望能依托陈院士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对我校有机化学学科的引领及学术指导,带动药学院与我院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相关学科水平的整体提升。并对学校及药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周其林院士和丁奎岭院士在发言中对陈新滋院士双聘为我院教授表示热烈祝贺,分别介绍了陈院士为国际国内化学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对陈院士表示由衷的敬佩!
        陈新滋院士向学院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表示将不遗余力在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做好工作,并希望能促进药学院与我院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聘任仪式上毛宗万院长为陈新滋院士颁发双聘教授聘书,同时古小红书记为陈新滋院士赠送学院特色纪念品院徽和红千层胸针。

 

陈新滋院士受聘我院双聘教授

 

毛宗万院长为陈新滋院士颁发聘书

 

        聘任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合影留念。随即举行了逸仙有机化学前沿论坛,周其林院士和丁奎岭院士分别作了题为“不对称催化氢化和动力学拆分”和“Cooperative Catalysis in Asymmetric Synthesis and CO2 Transformation”的精彩学术报告,并与我院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

 

陈新滋院士受聘我院双聘教授

合影

 

        附陈新滋院士简介
        陈新滋教授,国际知名的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197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起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历任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20107月-20156月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曾兼任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药学院院长,美国化学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的编委和顾问编辑,《Advanced Synthesis and Catalysis》编委、欧洲化学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亚太地区主编。曾任美国Monsanto公司高级研究专家、香港化学会主席(1997-2001年)。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陈院士在均相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手性药物合成及新型高效的手性配体及催化剂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威望。他在均相氢化不对称合成反应历程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机理,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研究开发了手性药物萘普森的不对称合成并达到工业化,被认为是1991年国际化学方面的重大事件。至今已在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Rev.、Acc. Chem. Res.等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研究论文和综述500余篇,被引用11000多次。主编学术专著7本,获得授权美国专利30件和授权中国专利51件。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年获得日本有机合成化学会“Lectureship”奖,获2006/07年度日本科学振兴会邀请学人奖。
        陈院士还在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工作中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20世纪九十年代,在他的主持下,内地十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及香港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了一个开放性实验室——“手性科技开放实验室”,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手性科学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