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的美与魅力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尊敬的陈步云处长、龙主任、老师们、同学们:

  在本届化学实验竞赛即将落幕之际,请允许我代表考试及程序委员会作一个简要总结。

一、关于实验竞赛与试题
  本届竞赛实验理论笔试涵盖了化学实验室安全、化学品使用,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涉及了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有机化学、波谱分析等学科内容,可以说是对大一和大二学习情况的一次较全面的检查。

  在笔试考题设计方面,选择题90分,填空题45分,问答题15分。63位同学参加笔试,平均成绩106.3分,最高为126.5分,最低分为79.5分,不及格率为7.9%。

在实验操作考试题方面,本届竞赛设置了3组实验题目:
1、A组:氨基酸铜配合物的模板合成与表征
  该实验综合了无机和有机合成步骤、制备物质的红外光谱表征,涉及了化学实验的多种常规操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B组: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该实验涉及化学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和试剂样品的测定,旨在考察同学们对分析化学基本操作的规范和熟练程度,以及同学们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和相关化学知识完成实验的能力。该实验初看似乎简单,但要完成得好并不容易,需要十二分的细心。

3、C组:邻(对-甲苯甲酰基)苯甲酸的制备与表征
  该实验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产物的水蒸汽蒸馏、减压过滤、干燥、目标物结构确定与红外光谱表征等多个步骤,不仅考察操作的规范性,而且要考察实验结果的质量。

  由于实验操作竞赛刚刚结束,故对上述三组实验考试的具体情况还来不及做出细致分析,我们接下来要做好此项工作。

二、竞赛目的与组织
  同学们,参与实验竞赛的目的,不在于获奖,而在于检视自我,挑战自我,发现问题;我校举办这样的化学实验竞赛不是一时的兴致所起,而是有长远的考虑,意在营造浓厚的实验氛围,寻找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同学们对实验的更大兴趣,培养同学们求真求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届化学实验竞赛由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主办,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珠海校区学工办联合承办,得到了学校教务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本届化学实验竞赛的筹备过程中,我院邹小勇教授、庞冀燕、石建新、姜隆等一批老师积极参与实验竞赛的命题与考试组织工作,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学科实验室的梁起、彭敏等老师为实验操作竞赛做了精心准备,我院办公室的叶嘉良、李淑君老师,珠海校区学工办的何棠棣、关文彦老师,还有一批学生志愿者,他们为本届化学实验竞赛的顺利举行奉献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即将到来之际,我谨代表本届化学实验竞赛组委会向以上各部门、有关领导和老师们、所有参赛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化学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让物质发生变化的艺术;化学是分子及其转化的科学。

  实验是理解化学、学习化学、研究与发展化学的基本途径,是化学这门艺术的重要手段。

  1848年,26岁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了手性。那时他还没有开始研究微生物,也没发现巴氏灭菌法或狂犬病疫苗。那时,他对物质的旋光性产生了兴趣,并把旋光性与一个奇怪的问题的联系起来:本该是同一种东西的两个化合物,却会表现出不同特性。

  那么,巴斯德做了什么样的实验呢?巴斯德对来自酿酒(白葡萄酒)业发酵过程中离析出的一种外消旋酒石酸进行了重结晶,他在显微镜下观察晶体,注意到晶体中有两种物质。他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分开这两种镜像异构晶体,将左旋性的放在一边,将右旋性的放在另一边,……

  巴斯德的实验研究报告引起法国当时旋光性研究的泰斗毕奥(J. B. Biot)的怀疑。于是,巴斯德被邀请到毕奥的实验室,当着毕奥的面,在显微镜下将外消旋酒石酸中的两种晶体进行分离。毕奥溶解了分离开的少量晶体样品,亲自测定其旋光性。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实验,两人的实验结果一致,这表明知识可靠性的真谛就在于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和研究结果报告必须实事求是,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同学们,化学是神奇的、富于创造性的,体验化学的魅力,体验化学的美,享受化学实验过程的简单与复杂、平静与激烈、吸引与排斥、竞争与和谐、有序与混乱、可逆与不可逆,释放你的潜能和创造力,化学将使您的人生更加精彩!

  同学们,你们很快就要离开美丽的珠海校区,踏入向往已久的康乐园,继续你们在永利集团3044noc登录入口的学习生涯,希望你们努力在平凡的实验过程中寻找乐趣和化学变化的美,探询化学的神奇境界。

谢谢大家!